激活人力资源最大能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2019-09-18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人才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70年来,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我国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也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人力资源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向市场化配置的根本转变。

    70年春华秋实,70载砥砺奋进,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与祖国共成长!

    如今,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重要的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实现就业和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主要渠道,更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载体!

    统一计划调配

    保证了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亟需人才,但人才资源十分稀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建立了以行政手段为特征的统一计划调配体制。

    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国家采取了统一调配、集中人才、保证发展重点的办法。1952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抽调技术员工发展国防工业的决定。决定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以国防为中心,国防工业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技术员工缺乏,全国各地、中央各部要大力支持调配、选拔政治可靠、技术较高、身体健康的优秀技术员工,到国防工业部门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156个重点工程上马,专业技术干部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五年内,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需要增加39.5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而同期专业学校只能提供28.06万人。1953年11月,中央又发出了《中央关于同意调配干部,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及大量培养、训练干部的决定》和《关于分期分批调配工业干部的通知》。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之内,调到工业部门工作的干部共有16.3万人,其中调到国营工业企业的干部有10.3万人。

    这些专业技术干部的统一调配,对合理使用人才,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我国人才资源的计划调配体制基本定型,此后二十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计划与市场并举

    各类人才开始告别“铁饭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与此相适应,人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仍采取行政调整的办法,改善人才使用状况,缓解经济发展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到1983年底共调整了21万余人。然而面对如火如荼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原有的行政计划调配显得杯水车薪。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双向选择为特征的、带有市场色彩的人才流动开始出现。1981年,无锡、常州、襄樊、沙市、四平等当时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开始到人才集中的大城市招聘专业技术人才,首开市场招聘之先河。

    面对人才流动这一新的社会现象,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很快作出反应。1983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科技人员按照合理的方向流动。

    与此同时,沈阳市在1983年1月率先建立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它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人才流动服务机构”。1984年6月6日,全国人才流动咨询中心开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到1984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成立了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短短两年,各类人才流动服务机构遍及全国,为各类人才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雏形已悄然成形。

    然而,真正的人才市场概念在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

    1988年,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成立了“人才市场”,主要服务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的三资企业,这是全国第一家有固定场所的人才市场。“‘人才市场’开业之日,虽然只有十六七家摊位,但求职者里三层、外三层,把摊位挤得水泄不通。”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首任主任曹荣新回忆。

    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报告》和《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在100多所高校实施“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需求愈发强烈、市场化配置趋势愈发明显。

    市场化配置

    彻底打破统包统配模式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掀起了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高潮。紧接着,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重大变化为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重要契机。

    人事部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认识人才市场的性质,重新认识人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观念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1993年10月,原人事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人才市场首届人才技术交流大会”,会议提出,人才合理流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推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关键是建立、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

    1994年,中组部、原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确定了人才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绘就了人才市场建设的宏伟蓝图。

    1999年10月,原人事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进程,实现资源配置由计划和市场并存向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变;全面提高人才中介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市场中介服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人才市场的法制管理,实现人才市场由政策规范向法制规范转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逐渐进入大发展时期。以国家级区域性市场、专业性市场为龙头,一批规模大、设施新、功能全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推动了整个人才市场向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各类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也积极开展供求信息、人事代理、转岗培训等中介服务,受到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普遍欢迎;各级政府颁布有关规定,维护人才市场的秩序,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市场的建立是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彻底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人才资源统包统配的计划配置形式。”

    截至1998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已达4506家,从业人员17541人,挂牌的人才市场达2445个。仅各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中心接待人员就达1116万人次,其中登记要求流动的569万人,实现流动的有225万人。

    创新发展统筹管理

    推动人才市场建设走向纵深和规范

    迈入21世纪,人才市场建设主要在创新发展和规范管理两个层面上向前推进。

    这一时期,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都进行了所属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政府管理职能开始从办市场向管市场、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转变。劳动部门所属服务机构开始向公共就业服务转变。人事部门根据人才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式提出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并先后提出了“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市场经营和公共服务分开”“明确机构公益性属性,切实加强公共服务”等改革方向。

    同时,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我国开始允许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机构联合在中国境内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2002年、2003年,《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和《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先后出台。

    200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定调。同期,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才市场的发展进入到成熟推进时期。2004年2月,原人事部制定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提出了新阶段人才市场建设的目标,将“创新”确定为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主要思路,并明确提出了加快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人社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人才市场的发展,体现了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促进了人才资源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和优化配置,有效地促进了人才与科技的结合,人才与资本的结合。”

    2007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服务业首次被纳入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同年8月,《就业促进法》首次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提出“人力资源市场”的概念。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二五”规划先后作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部署,并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08年3月,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整合原来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能,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并批准设立人力资源市场司。当年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里提出:“必须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筹划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成为题中之意。

    整合改革提质服务

    “求职到市场、招聘到市场”观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开拓奋进,取得明显成效。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合目标基本完成,市场秩序日渐规范,各类人力资源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从业人员64.14万人,年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全年为2.28亿人次求职者和366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化服务。

    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首次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突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人才市场化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2017年,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了政府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法定职责。

    随着制度日趋完善,产业集聚规模、功能多元健全、运行有序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提供多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产品转变,招聘服务、人事代理、社会保障经费代收代缴等传统产品继续提供,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全面兴起,与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领域跨界融合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安徽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感到,现在的招聘工作比以前要轻松多了。“以前招大学生去人才市场,招一线工人去劳动力市场,要在两个市场办事,费时又费力。现在不用两头跑了,到人力资源市场,一站就能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随着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的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加快了步伐。

    整合不单是有形市场简单地合二为一,更是市场职能有机统一、功能运行顺畅的深度融合。全国各级人社系统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重点,以方便用人主体和求职者为目标,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目前,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整合后的人力资源市场,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规范的服务,提升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水平,为扩大就业、促进创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工作思路从国家层面上得到改革创新,进入了由过去注重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和市场主体行为监管转变的新阶段,职责法定、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监管格局正在构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社部门持续简政放权,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实行“先照后证”,降低准入门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监管手段创新升级。随机抽查、年度报告公示、诚信体系建设等新方式和手段不断引入,监管效能大力提升。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人社部出台了高级人才寻访、现场招聘会等18项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标准,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综合执法日益加强。人社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开展全国性清理整顿人力资源秩序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

    ……

    70载岁月峥嵘,70年沧桑巨变,在砥砺奋进中开拓,在开拓创新中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走过了辉煌的70年。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将继续向前推进,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助力,为实现中国梦添彩!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       
  • 招聘热线
    0591-87618873
    客服热线
    0591-96345
  • 关于我们
    市场介绍        业务指南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软件大道89号软件园F区7号楼
    邮编:350003
    监督电话:0591-87383007
  • 运营维护:福建海峡人才网络资讯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福州电信IDC 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闽ICP备11012343号-1